88读书>仙侠修真>异能人的前世今生>第七卷 第七十八章 内在财富与外在财富2
:“我过得那么快乐,到处是灿烂的阳光,怎么能说苦才是人生呢?”其实,这种争辩只是未经详察的说法,只要深入观察,便不难发现生活的真实本质。

(四)知足少欲

从根本上讲,幸福是内心的感受,因此,如果我们有了内在的满足,就算物质条件再简单,也会过得非常快乐。

爱因斯坦到莱顿大学执教时,对住处的要求是有牛奶、饼干、水果,再加上一把小提琴、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和一把椅子。有了这些东西,他异常满意地喊道:“人还需要什么?”这就是智者的境界。

佛经中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在现实中,这些情况比比皆是。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有知足心,有些人虽然身居陋室,享用粗茶淡饭,却经常发出爽朗的笑声;而有些人因为不知足,虽然物质条件已经非常好了,脸上却难得见到一笑。

学习佛法是每个人的必需。亚里士多德说过:“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四种不可缺少的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以一张桌子来说:它是木头做的,这是质料因;以桌子的形式存在,这是形式因;依靠木匠而做,这叫做动力因;能起桌子的作用,这是目的因。

佛法存在于世已有数千年历史,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袭,可是佛法不但没有被推翻,反而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我看来,这也离不开四种因的作用:佛法的本质是慈悲、智慧和信心,是质料因;佛法以寺院、道场、出家人、经书等方式存在,是形式因;佛法是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宣讲的,是动力因;佛法能给一切众生带来安乐,是目的因。因此,佛法的存在和兴盛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所以,大家不要把佛法看得太简单了,如果认为学佛就是剃光头、披袈裟,躲在深山里念阿弥陀佛,这种想法就太片面了。实际上,佛法是一种高级的教育。以我个人而言,接受佛法教育已经好多年了,但现在每天还在学习,乃至有生之年,我相信都会不断地学下去。为什么有这样的劲头呢?就是因为我深切地体会到:佛法太殊胜了,值得为它付出一切。

学习真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假如停止了学习,思想就会停滞不前。有些人经常说:“我太忙了,没时间学习佛法。”其实这是一种借口,只要你想学,再忙也能抽出时间。鲁迅就说:“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我很喜欢这句话。只要少说些废话,少做几件无聊的事,少看几部增长烦恼的电影、电视剧,肯定能空出时间学习佛法。

现在的社会诱惑力特别强,如果我们没有一种自律,很容易被卷入世间的浊流,最后无力自拔。因此,希望大家杜绝散乱,努力学习有益身心的知识,不断提升智慧和品德。

当然,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座,你们的观念也不可能有彻底转变,但只要自己的人生观有点滴进步,这一个小时就有了意义;同样,一堂讲座下来,我们所处的环境也不可能完全改变,但只要自心有所净化,按佛教的说法——“心净则国土净”,外面的世界就会变得美好!


状态提示:第七卷 第七十八章 内在财富与外在财富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