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仙侠修真>异能人的前世今生>第六章 佛陀6
光,而宁愿选择微弱的代表人道的白光(当然在这些光面前灵魂本身并不知道它们代表的意义),觉得微弱、柔和的光似乎让自己更加能够接受,因此便会不自知地重新进入六道轮回的路。因此,其实不是佛祖不爱我们、要惩罚我们,只是我们不饶恕自己、觉得自己不配得,才会不敢选择美好、而去到地狱!

这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当我们不认同自己,即便有了好的发展机会,我们也不敢接受;即便有个优秀的人来爱我们,我们也不敢接受,因为不认为自己配得这份老天给与的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已经评判了自己的去处,我们的心选择了我们自己的路。

黑白无常的引领力量,实际上就来自于我们平常所说的罪恶感和愧疚感。如果一个人经常感觉到自己说话没有底气、虚弱,甚至表现在身体上的虚弱,往往是由于在潜意识中积存了太多的罪恶感和愧疚感!当我们越是不承认和面对自己的罪恶感和愧疚感,它们就只会在体内不断积压,然后成为自我评判的一个假象,让我们最终无法道向菩提。佛祖和上帝从未怪罪人,是人自己怪罪了自己,并且制造了关于恐惧的世界,不相信自己可以被无条件地被接纳和爱,而这个信任的最后一关的阻力,来自罪恶和内疚感。

比如,母亲对父亲有歉疚却不愿意面对和承认,而采用愤怒和指责的行为来掩盖深层的歉疚,孩子可能同时承接母亲对父亲的指责和愧疚感!这个孩子如果承接了母亲对父亲的指责和愧疚(这本不属于一个孩子的权利),因此会同时对父亲在更加深层的潜意识当中存有一份更深层的内疚。如果父母关系彼此没有什么沟通或者连接,然而每个人都对孩子很好,孩子也会产生过于接受的内疚,然后对父母非常逆反。他会感觉接受了父亲过多的爱,因为其中一份应该是给母亲的;而对于母亲也同样,他会感觉接受了母亲过多的爱,因为其中一份应该是给父亲的。因此他可能用愤怒的方式,对父母表达愧疚。

如果没有能够真实地接受或者尊敬父母,就会对于父母产生更深的内疚,过度愧疚会让人们在伤痛之外加上层层的恐惧和焦虑,然后变成一种有碍于行动的阻力,让人们的注意力被引向内疚的感受,而非为事实负责、解决问题的行动上。

真正的原谅来自于自己,就算别人原谅了自己,可是当我们放弃了自我的责任权,也就放弃了自我的话语权。因此这样的人总是会慢慢地觉得自己不敢为自己争取、说话没有底气!


状态提示:第六章 佛陀6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