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追击完颜兀术的宋朝大军,其中三万多的胜捷军要被种师道和耿南仲给带回东京汴梁城;余下的十六万西北大军,并没有赶回西北边境,而是驻扎在燕山府的外围,等候朝廷的
燕山府的官道上,众将齐聚,为种师道送行。
种师道把种师中和姚古拉到跟前,有些伤感地说道:“这段时间,我一直心绪不宁,乃前所未有;此次入宫,恐怕有所变故。我年纪老迈,死不足惜,唯一担心的就是你们两个。”
“担心我们两个,大哥你究竟是什么意思?”种师中和姚古两人对种师道的说话很是不解,齐声发问。
“山西原来就只有一支西北军,名叫秦凤军。但后来童贯那个阉人插手西北军务,硬是把秦凤军分成河北与河东两路人马;名义上是互为掎角之势,实际上是相互对立,各自争权斗势,彼此不服;时间一长,两家祖辈们遗留下来的情谊已经是所剩无几了。”
种师道谈古论今,不偏不倚,直接把事情给挑个明了;种师中和姚古两人不由得低下了头,暗自惭愧。
“这回我好不容易才重新把秦凤军给捏合在一起,恢复我西北路大军的荣光。可惜这次朝廷又把我调回京师,西北军将面临再次分家了。”
种师道越说越悲凉,指着姚古道:“你的东路军以长枪兵为主,虽然勇悍,但是弓箭手不足。以步兵对女真人的重甲骑兵。只能被动绝无胜机。”
种师道又把手指对着种师中说道:“你的弩车和弓箭兵虽然厉害,但近身防御太弱,而且移动不灵活,缺陷太过突出;要么全胜,要么打败,亦非兵之道也。”
“当年那阉人童贯如此安排,也是居心叵测,好让你们两个都要受制于他。你们两个一定要记住。对上金人,务必要两家合兵一处,方有胜算;否则,只会被金人各自击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切记,切记......”
种师道心血来潮,自己也感觉不妙,恐怕有什么变故发生,唯有对两位兄弟苦口婆心,耐心详细地叮嘱了一番。
想不到,种师道的这番话。竟然成了最后的遗言;而姚古一时大意,没有依照种师道的吩咐。导致种师中力战身亡,自己远遁岭南的悲惨结局。这是后话。
.......................................
种师道、耿南仲带着三万多胜捷军赶回京师,半途遇上奉旨赶往前线李纲,种师道与李纲两人难免唏嘘一番,只能感叹“时不在我矣”。
回到东京汴梁城后,种师道被朝廷以年纪太大和作战不力为由,被收回兵权,还升迁为中太一宫使。
中太一宫使的官阶品位虽高,却是个闲职,无所事事。(全宋文卷三六八四 > 李綱 四。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宫使除少保太宰制)
不久,种师道得朝廷赐下御酒,三天后无疾而终。享年七十六岁。
.......................................
完颜兀术兵退,却尽率本部精锐,包括拐子马和铁浮屠,以及五位金狼勇士,连同肃王赵枢和驸马都尉曹晟这两位人质,辗转与完颜粘罕的西路军汇合。
完颜粘罕用肃王赵枢和驸马都尉曹晟欲叫开太原城门,太原知府张孝纯和守将王禀坚决不允,还把赵枢和曹晟两人射杀当场。
一个月后,在李纲的竭力推动下,宋朝廷决定派驻守在燕山府的秦凤大军去解龙城太原之围。
然而在耿南仲和唐恪的唆摆下,钦宗皇帝派枢密院知事许翰为监军,秦凤大军被一分为三,由种师中、姚古、和太原知府张孝纯的儿子张灏各自统领一部分兵力,取名为天威军、威胜军和威远军,分三路逼进太原。
初期,宋军三路人马皆胜,捷报频传,接连收服失地。
姚古率领威胜军首先攻打隆德府,一举收复,并歼灭金兵多人。威胜军的声威大振,风头一时无两。
紧接着,种师中的天威军先攻下定军,再乘胜收复寿阳、榆次。并与姚古和张灏约定,在榆次合兵一处,与金兵决战。
这时候种师中的部队距离太原城已经不到一百里了。
然而在许翰摆弄之下,姚古和张灏并没有依照约定,按时抵达榆次,与种师中的天威军汇合。
也是因为许翰的缘故,种师中部连辎重粮草都没有,在榆次独自抵挡金兵,不敌,力竭而亡。
《宋史。列传》中有如下记载:
约古及张灏俱进,辎重赏犒之物,皆不暇从行。五月,抵寿阳之石坑,为金人所袭。五战三胜,回趋榆次,去太原百里,而古、灏失期不至,兵饥甚。敌知之,悉众攻,右军溃而前军亦奔。师中独以麾下死战,自卯至巳,士卒发神臂弓射退金兵,而赏赍不及,皆愤怨散去,所留者才百人。师中身被四创,力疾斗死。
...
种师中既死,天威军溃散;金兵继续追击,在盘陀大败姚古的威胜军,结果隆德府得而复失。朝廷诏令降姚古军职,并将姚古贬至岭南广州,郁郁终其一生。
直至此时,姚古方才明白种师道的临别赠言,悔之晚矣。
种师中和姚古溃散的人马,集中在燕山府,等候朝廷发落。却被耿南仲和唐恪以朝廷饷银不足为由,全部遣散。
而张灏所率领的西北军余部,心有不服,竟然不守军令,自行返回延安府。
宋朝第一次解救太原之围的行动宣布失败。
从此,北宋朝战斗里最强的一支队伍---秦凤军,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