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高科技军阀>(五百九十九)逃亡的罗科索夫斯基
了头,看着罗科索夫斯基说道:“好吧。就这样。将军同志,不过你们要多加小心,千万别被敌人发现。我们冲过去立刻找援兵回来救你们。请您千万记住了。”

“我们四个人分一下工。”瓦西里开始和苏联士兵们商量行动计划。很快在一片轻轻的悉悉索索声后,苏联士兵们开始沿堑壕踏着积水小心地向华军摸去。罗科索夫斯基看着士兵们渐渐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暗暗有些伤心。他们即使能给华军一个突然袭击,可是怎么能跑过那一百多米的开阔地啊!

“祝你们好运!”罗科索夫斯基在心里暗暗说道。

罗科索夫斯基小心地用右脚撑起身体探出小半个头看着华军的动静。雨比刚才更大了,在沉沉的天空里,稠密的雨滴落在他的钢盔衬布上又汇成溪流垂淌在他的肩膀上。他的右手伤口被雨水浸泡后发出阵阵刺痛。在他身边的另外两个重伤员情况更糟,趁着闪电光亮,罗科索夫斯基回头看见他们俩双目禁闭,面色惨白。看来就算他们能够突围出去,他们俩也要治疗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健康了。

高地上的炮火声突然小了许多。罗科索夫斯基的心一紧。难道同志们都牺牲了?借着闪电的光亮他隐隐绰绰看见了华军的坦克和步兵战车的身影出现在高地顶部。“小伙子们都牺牲了?”他心情沉重地眺望着高地。

过了几十秒,罗科索夫斯基准备回头看瓦西里排长他们有没有开始行动。突然高地上空爆出一颗明亮的照明弹!

在照明弹明亮的光线里,罗科索夫斯基看见一辆“t34”式坦克像脱缰的野马穿过雨幕从高地上冲了下来!“是瓦西里他们,他们还活着!”有人激动地冲他们喊道。

“在那里?在那里?”伤员们顿时睁开了眼睛兴奋地冲罗科索夫斯基问道。

就在罗科索夫斯基回头的一刹那。高地上升腾起一股巨大的火光烟雾,接着四周都被巨大的爆炸声所震撼。整个高地顿时笼罩在一片巨大的火球当中。华军正在准备瞄准那辆疯狂奔驰的苏联坦克射击的装甲车和坦克也被这巨大的火球吞噬。

“是我们的人!他们引爆了敌人在这里的弹药库!掩护我们撤退!”波拉莫夫大叫起来。

罗科索夫斯基的喉头好象被什么东西堵上了,他的热血在沸腾。他把右手撑在堑壕边上的泥水地里试图高高地撑起身体。

那辆“t34”坦克顺着斜坡很快冲了下来,朝他们这儿狂奔。守在他们前面的华军大喊大叫着掉转炮口准备瞄准。很快华军的步兵发射了一枚反坦克火箭弹。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扑向那辆“t34”坦克。

“要是被击中可就完了。注意规避啊!”罗科索夫斯基紧张地想着。

华军坦克的100毫米火炮也开始发射,不过由于那辆苏联坦克开的速度很快。路线又曲折不定,华军坦克射出的炮弹没有打中。

就在华军起劲地向坦克开火的时候,瓦西里他们摸到边上开始动手了。一颗手榴弹准确地把华军的反坦克炮炸毁。几名苏军士兵突然跃起,一个步兵跳上了华军的步兵战车。把咝咝作响的手榴弹从华军没有合上的顶盖里扔了进去,华军那辆步兵战车立刻停止了射击。华军被从旁边突然冒出的苏军步兵打了个措手不及。顿时死的死,伤的伤。反应过来的那辆华军坦克开始发动。向苏军步兵冲来。

华军坦克以飞快的速度逼近苏军。华军的又一辆步兵战车也疯狂地调转车身试图阻止苏军步兵逃往建筑物后面,罗科索夫斯基看到几个苏军战士给华军坦克碾死了。华军战车一边转向一边用30毫米机关炮轰击那辆“t34”坦克,有几发炮弹打中了坦克。可是这种炮弹对“t34”坦克根本不起作用,只是在坦克炮塔上激起一溜火花。当苏军坦克距华军战车只有一百多米的时候突然停止,坦克炮塔开始飞快地转动,略略瞄了一下便将炮弹发射出去了。穿过茫茫雨幕,炮弹击中了华军的步兵战车。

“轰!”一声巨响,这枚炮弹利索地扎进了华军步兵战车。华军的步兵战车车尾和炮塔被炸得稀烂。差不多与此同时,碾过苏军步兵的那辆华军坦克也起火了。

罗科索夫斯基长出了一口气。悬着的心落回到了肚子里。

瓦西里冲他们喊叫摆手。接着几个士兵朝他们这边跑来,把他们背上来到建筑物旁边。在分开一个多小时后他们又重逢了,大家高兴地握手拍肩。可罗科索夫斯基却感觉好象过了很漫长的一段时间一样。

“我们得赶快走。”罗科索夫斯基下令道。

“这仗打得真窝囊!一个连上去没有一天就只剩下八个人,从来没这么被动挨打过。”背着罗科索夫斯基的那名苏联士兵突然说道。

“是啊!敌我的战斗火力对比相差太大了。敌军协同作战的能力很强。善于充分运用手上装备的优势。”波拉莫夫感慨地说道。

“这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无论是战略战术还是武器装备和敌人相比都处于下风。敌军的多兵种联合作战能力运用得很熟练。虽然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可是真正在战场上我们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战斗力,很多主力部队在集结运动的过程当中就被敌军打垮了。你们知道第52机械化军的遭遇吗?”罗科索夫斯基冲一名看起来刚入伍不久的苏军士兵说道。

“不知道。”这名士兵摇了摇头,说道。另一名士兵过来把一个水壶递给了


状态提示:(五百九十九)逃亡的罗科索夫斯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