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惊雷入汉>第三百七十章 鏖战高唐(上)
三餐,还是守城的军需物资都最大程度的节约了人力,避免了无谓的伤亡。

城内百姓见了只是叫好,胆气更壮,根据以往的战事来看,百姓在城头上往来运输物资死伤比比皆是,如今只是要把东西搬运到内墙下的固定地点,在大形势难以避免之下,如何不雀跃?

改造后的箭垛更加的符合守城一方的需求,无论是高度还是厚度都增强了弓箭手与守军的安全性。同时在某些箭垛后还布置了弩车,这种弩车是传统的床弩改良版,体积虽然很大,可射程与射的连续性都有所增强。

将多张弓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床弩的张力与强度,而专门射的羽矛乃是长矛或长枪与翎的结合体。一支羽矛射出往往在千步开外,射穿三五人不成问题,而三五支羽矛齐射,虽然射程缩短,可杀伤力增强了不少。

叮叮咚咚的响声是铁锅撞击着内墙的墙壁,被机械吊上城头的铁锅是守军的最爱。注满清水,浇上火油,然后用柴火烧得滚沸,四五人奋力抬到外墙边缘倒下,便是一阵阵的刺耳惨呼与烧焦的难闻气味。

说起杀伤力或许不尽如人意,可对于攻方的心里震慑却远在滚木雷石弩箭等手段之上,若非汉军用的是改良后威力无穷的投石车,这大锅俨然是无人出其右的地位。往往一城大锅也没有多少,这样的铁锅的规模远过行军造饭用的大锅,寻常百姓人家更是不可能有。

往往都在各城的库府里,也只有稍具规模的城县才有可能拥有这东西而已,便是平原县城,也只是有四口大铁锅罢了。

吊桥早早的拽了起来,宽阔的护城河中水波荡漾,随风皱起一层层的纹路。投石车,弩车以及弓箭弩箭构筑了一层层的防线,千步的距离便可以打击敌军。不用说开始攻城,便是接近平原城也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垣延带着一众将领四处巡视,更是把城内的物资分门别类的储存统计,两个月的时间不算长,可物资方面绝对要精打细算。情报显示胡人怕是只有最多三十天的粮食,可情报只是情报,战场上的万千变化也不是人们可以预料的,多做准备终究是好的。

所谓多谋多胜便是这个道理,当你有足够的准备,即便事情的展出了预期,对于多谋的一方也毫无影响,这才是胜利的关键。两军对垒,即便智慧与谋略远远过了对方,也无法料定战场上的所有变化,左右胜负的因素多不胜数,唯有小心谨慎才是百战百胜的唯一法门。

平原城被胡人的海洋围堵得水泄不通,知道汉军的厉害,胡军才不会轻易靠近。比起这难啃的骨头,外围的祖逖一军要容易对付的多。

轰鸣声中远方的胡骑一队队的奔赴战场,胜利的消息相信在不久之后便会传来。

事与愿违,汉军的目的并不是打通道路,只是牵制而已。汉军看似主动出击,实则诱敌深入!

祖逖率领汉军布下了一座守御为主的阵势,脱离大军一味追击的胡骑遭到了迎头痛击,但汉军的阵势是固定不动,因此胡骑损失也并不大,数百骑兵罢了。劳师动众只有这样的战果难免被人耻笑,但无论是汉军还是胡军都明白,挫敌锐气的意义永远不在于杀伤多少敌人,而是初战的胜负!

平原的形势一变再变,后汉车骑大将军刘动与慕容廆感到事情棘手,无法继续安坐后方,各自统兵来到了平原战场,至此后汉东方的主力兵马可谓是尽数出动!!

初战告捷后,祖逖便引军回转高唐,胡人的耳目也只能在高唐外围打探消息,却是无法越过高唐县。

清河郡石勒在避过了戴渊,祖逖联军的锋锐后再次前来,依旧是十分的小心谨慎。即便面对三倍的汉军,石勒亦有不被汉军吃掉的把握,同时更在不断迫近高唐,试探汉军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平原外围的战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汉军在失去野战优势后,那坞堡的魅力便不复存在。哪怕汉人守御的器械如何精良,战术如何先进,在悬殊的人力面前终究是一场浮云,难以逃避消散的命运。

石勒可不相信汉将祖逖与戴渊的十余万兵力会专司对付自己,小心谨慎是避免中计,不断的试探则是牵制。

平原汉军一分为二,是一场赌博,可也是应付这般局势的最佳选择。平原的主力汉军被困,高唐的汉军被牵制,那黄河沿岸的脩则等各路汉军便要独自面对后汉霸主刘渊的残暴攻势,各个击破的趋势只会愈加明显。

所以祖逖的人马不会停留在高唐,石勒很有信心,也绝对抱着谨慎的态度作战,祖逖不会一直留在高唐,可若是在对方仍在高唐的时候去捋虎须,凭借自己手中的几万人马绝对是羊入虎口!

孤城被围,沿岸战火不断,高唐汉军处于战火夹缝之中,做出的选择将最终决定这一场战役的走势!


状态提示:第三百七十章 鏖战高唐(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