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玄幻奇幻>一路绝尘>413.云既穿石入,水复穿石出

413.云既穿石入,水复穿石出

青萝一般的沅江经过兴隆街以后画了一个大大的u形,在经过了凌津滩电站以后水势变得平缓了很多。两岸青山如画,江中碧水如缎,下行两公里就是穿石渡口,在旁边一片陡峭的山崖上、在靠近沅江的山坡上,有一个大大的、圆圆的、天然形成却十分罕见的洞穴,被过成是穿石缭青,而这个穿石洞就是一处奇绝天下的美丽景致。

传说,张果老未成仙以前与家人就住在穿石对岸的郑河小街上,沅江中有一乌龟精害死其父,张果老潜心修炼发誓为父报仇。张果老终于修成正果后,便用竹篙凿穿乌龟精的龟背,只听一声巨响,一块龟壳飞去三里多远,落在郑河的左边,变成了一块**的礁石,就是如今穿石下面的蛤蟆岩。而那只乌龟精被戳中要害,翻身变成了一座岩山,就是而今的啸天龟。乌龟精被竹篙从左到右戳穿的洞,就是如今的穿石洞,乌龟精后脑上的那条裂口就是如今山后的那条深涧。

又说诸葛亮征讨南蛮的时候,曾经带兵路过郑河。当时,南蛮不待他们刚刚扎营,就派军队来攻打。诸葛亮看着对岸的山峰突生一计,派兵分为七队,到对岸陡峭的石壁上凿洞。入夜,在洞中点上油灯,远远望去,洞里的光亮连成一片,就象是七颗晶亮的星星。这天夜里,天色漆黑,江流湍急,南蛮大军见到那七盏号灯,便一起冲杀过去。

等到南蛮的兵马杀到沅江边才知道原来隔着一条大河,那些蛮人根本就勒不住缰绳,淹死了不少人马。诸葛亮这才命令自己的兵士悄悄乘船上岸,把南蛮团团围住,一举歼灭。所以,穿石附近的沅江边的石壁上,至今还留有诸葛亮凿成的七个石洞,名叫七星洞。诸葛亮用来扎过营盘的那个四面临水的荒洲,就叫做营盘洲。

据历史资料记载:穿石即古松梁山。景名"穿石缭青"。离钦山约十里,为东汉马援征蛮途中渡军之处。高百五十米,岩腰南北洞穿,半含天日,"云既穿石入,水复穿石出"。内积泥沙,尚宜花草。三面临江,**峭立。舟行峰下,势欲倾压。袁宏道称此"山水如在镜面,缭青萦白,千里一规"。原有一伏波祠建于首峰,两面垂江,两面临壑,有羊肠小道回迂而上。不知所始,毁于动乱时期。后复建于穿石山次峰。祠门两侧悬挂一副玄底金字对联:"升腾东汉冠三辅,暑避南天第一峰"。

因为穿石就在郑河的对岸,走在青石板的老街上,透过那些重重叠叠的木屋或者木楼的瓦*一目了然;坐在望江楼的后院的那香樟或者石榴树下不用抬头,那悬崖峭壁、**林立,那穿石依然、绿水青山就在眼帘之中;坐在望江楼那间临江的雅间里,推开木窗,江风扑面而来,穿石也扑面而来。马法师就说那扇窗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嫩伢子,等你长大了,就去云游天下。"那个很有眼光的老巫师指着穿石洞这样对我说:"等你有钱了就回来把郑河开发成度假村,穿石和木屋就是最好的名片。"

"恐怕会让您老人家失望的。"我在恭恭敬敬的给他斟酒:"人家是三位一体,我就是想出去闯天下,三个留守女人会答应吗?"

"三个?"那个德高望重的老者望着马君如一笑:"不是说不可能吗?"

"五叔也真是的,把什么都想到了、盘算好了,就等着请君入瓮。"那个妖艳的女子会笑盈盈的回答:"再说,我也躲不过您的巫术嘛。"

把木屋说成是特色对于郑河人没有任何反应,把穿石说成是度假村的名片对于郑河人也没有任何吸引力。这就和住在桂林的象鼻山下、工作在布达拉宫旁、成天穿行在西湖的白堤、张家界的金鞭溪、大理的植物园里的人们一样习以为常;就和那些巴黎人对塞纳河、莫斯科人对红场、罗马人对*兽场、迪拜人对世界第一高塔一样熟视无睹。

可是翦南维很喜欢那个神奇的穿石,一到郑河看见那个景致就喜欢得不得了。只要有空就要我开着望江楼的那个小艇送她过去旅游。其实隔江相望是一种美景,到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穿石洒向沅江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椭圆的时候,那是一种诗意,可是真正的身临其境,沿着石阶**洞中,不过就是清风拂面,一些淤积的泥土和光滑的石壁而已。

其实漂亮女生喜欢的不是穿石,而是喜欢那里的荒无人烟和无人干扰,就会在那个大大的洞穴里当着我的面把自己变成一尊不着片缕的维纳斯,然后一边扭腰摆臀,摆出各种模特的姿态给我欣赏,一边****向我索*。我会在她**的香唇上**的吸吮,大舌往她的口腔里探去;她会气喘吁吁的任由我的**在她的嘴里搅动,会沉溺在男女热*的爱恋**中,就会悄悄地对我说:"罗汉,这可是野战的好去处。"

水溪第一中人,只要兴致所至,就会和漂亮女生一起拉着我这个船夫把她们摆渡过去。记得唐人刘得仁的《题王处士山居》:"茅堂入谷远,林暗绝其邻。终日有流水,经年无到人。溪云常欲雨,山洞别开春。自得仙家术,栽松独养真。"我绞尽脑汁才想起一个宋人玉壶洞客写的《题玉壶洞》:"洞前流水碧于苔,洞口桃花扑面开。转头望断意不断,长啸一声须再来。"

可是某一个夏日的午后,田西兰决定和我横渡沅江,游泳去探访穿石。江面不宽、水流也不急,没费多大的功夫就成功地踏上了对岸的沙滩。我知道这个漂亮动人的女老师想要做


状态提示:413.云既穿石入,水复穿石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