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定睿十分坚持,特意带着他去了县里的收购站找了熟人给了最好的价格,当然徐定睿也不是不知道为人处世,他承徐胜利的情,特意给人留下来了一小瓶他用药材精心调配的壮阳药酒,那效果自然是杠杠的。这壮阳药酒他本打算留着以后要有求人的时候拿去送人的,这会儿只能卖出去了。

徐胜利本来还不打算要的,待听说是能壮阳的,乐的两只眼睛顿时眯成了一条线,一个劲的拍着徐定睿的肩膀说他够意思。

家有余钱,心里不慌。5000块,这是徐定睿那些药材和药酒卖出的钱,在这个猪肉也才9分钱左右的年代,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

想来他们全家去北京上大学的学费也差不多了。至于还差的部分,他相信君子有生财之道,他一定有办法赚钱的。

对于徐定睿的药材卖了多少钱,徐胜利聪明的不问不多嘴。徐定睿拿出100块钱给徐胜利置办酒席要用的东西,徐胜利知道他今天应该赚了不少钱,推辞了几回就收下了,心里却想着能尽量不用这100块钱就不用,穷家富路,人徐大夫以后上大学要用钱的地方多呢。

县上供销社卖的商品比镇里的全了很多,徐胜利干脆带着徐定睿大肆采购了一番。县里供销社的店员看着他们开出的长长一条单子,惊讶的下巴掉了一地,想着农村人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买的了这么多东西。里面居然还有不少就算是城里人也舍不得给孩子买的牛奶糖。

两人大包小包的刚到镇上,徐定睿就被邮递员小张唤住了,“徐大夫,我包里有你们家的挂号信,正准备去你们村给你送去呢。”见信封写了自己的名字,徐定睿道了谢签过字就拆开看了。

原来张父张成儒之前来信问过他们夫妻俩打算填什么志愿,听说女儿女婿都报考的北京的大学,自然很是高兴,高考成绩还没公布,他就通过朋友知道女儿女婿都考上了第一志愿,这不就写了个挂号信想要女儿一家过年来北京探亲,顺便看看以后的学校。他思女心切,怕女婿不肯来,特意写信来跟徐定睿商量,还怕他们钱不够用,汇来了200块钱。

徐胜利见徐定睿看完信居然愣住了,忙关切的问道,“徐大夫,怎么了?”

徐定睿这才回过神来,若无其事的回答,“没什么,我岳父写信让我们抽空过年去北京探探亲。我在考虑什么时候去呢。”

徐胜利点头赞同,“那是应该的。人张会计到咱们村下乡有十来年了吧?还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呢。你们要回去,早点定好日子,手续什么的我来帮你们办,车票我也给你想办法搞到。”他是生产队队长,张敏下乡到他们村,就是他负责接待的,一转眼居然有十几年了,他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了。

“那就谢谢兄弟了。我回家跟张敏商量下,看看究竟什么时候走。”徐定睿也有女儿,他设身处地的想,要是他有十几年没见到女儿,肯定会十分想念。对于岳父的请求,他自然是要答应了。

果然回到家里,把信一给张敏,张敏的眼圈就泛红了。她还有很多父母的记忆,就算灵魂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对父母的孺慕之情和想念之心也不会少几分,更何况就算远在北京,年岁已大,张父还是在挂念着女儿。

见张敏都快哭了,徐长卿心里很不好受,忙走到张敏面前,柔声安慰着,“妈妈,您别难过了,爸爸不是说过几天就带我们去北京看外公他们吗?到时候您就能见到外公他们了。”

徐长林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婶婶,您别伤心了。”他有点忐忑不安,叔叔一家过年要去北京,那是婶婶的娘家,不知道叔叔婶婶会不会带上他。要是不带他,他今年就得一个人在家过年了。那得多孤单啊。

被两个孩子一劝,张敏反而更想哭了。低声哭泣了好半晌才收拾好自己的情绪。抬起头看到两个孩子被自己弄的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张敏这会儿多少感觉不好意思,一下子脸就红了。

徐定睿看的好笑,不过还是善解人意的帮着她转移话题,“那咱们就订好腊月二十出发去北京吧,村长说有认识的人,我去给他回个话,请他帮咱们家订4张去北京的火车票。等初六村里的流水席办好了,咱们赶紧把过年的东西置办好,另外还要准备一些野味什么的带去北京。长林和长卿,你们的作业尽量在学校里完成,回来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么一算就剩下半个月的时间了,他们一家要忙活的事情还真的蛮多的。什么给亲人上坟啊,祭灶啊,打扫卫生啊,拉拉杂杂的全是事。毕竟即使不在家过年,家里怎么的也要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该置办的还是要置办的。

徐长卿和徐长林忙点头应是。特别是徐长林,听到叔叔亲口说要带自己去,内心早就激动的不行了。他暗暗唾弃自己,最近怎么老是患得患失的?

徐长林那点小心思早就被张敏看在了眼里,她想着是不是该找个机会跟这个侄子好好谈谈了。他是不是他们夫妻俩亲生的,但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早就是一家人了,他们怎么可能丢下他呢?

徐长卿就在想着,这会儿总算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了吧?别的不说,她的女红手艺是锻炼了十来年的,做件衣服都不在话下。她就给从没见过面的外公他们绣点手绢做点千层底鞋什么的作为礼物,想来他们会喜欢的吧?


状态提示:14.第 14 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