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苏清接到传召,早早的就去了皇宫,彼时,萧寒苏,墨煦和穆雨辰也已经到了。
景子恒将这次抵御旱灾的事情又说了说,好在之前苏清已经把奏折呈给他了,他看过之后今天在早朝上说了这件事,鲁国公也赞同,觉得萧寒苏的建议很好。
于是景子恒打算等旱灾的事情一了,将士们回来,犒赏过三军之后就给他们升官。
苏清看过萧寒苏给出的抵御旱灾的法子,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方法,可对以后却是极好的,他们现在要商量的事就是如何将计划顺利的进行下去,让这次的灾民顺利度过旱灾。
眼下虽然战事基本平息了,可是三军的粮草却决不能动,动了就很有可能动摇根本,于是萧寒苏的计划是从官、富之中出这批赈灾粮食,也就是要召集募捐。
鲁国公看过这建议后就说好,他说他先捐出白银一千两,当下就有其他官员跟随,有能力的多捐点,没能力的捐的就少点,皇上一一奖赏了他们,并许诺等过了灾情,会给他们加奉。
苏清等人心里清楚,鲁国公并非真心要帮着这些受灾的人,他堂堂一个国公爷,才捐出一千两,朝中别的官员有几个敢多过他的?
看似在帮着筹集旱灾的银款,实则是变相的压制其他官员。
萧寒苏他们知道,鲁国公是想要借这次的旱灾如此严重之便,来打压他们几个。毕竟旱灾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光靠朝中这些人是无法解救的。
估计此时鲁国公正得意呢,萧寒苏那个自大的小子,这次注定要吃瘪了。
可他决计想不到,景子恒跟他留了一手,他只说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的计划却没有说。
……
皇上的圣旨已经发出来了,这次旱灾灾情严重,为了缓解旱灾,特召集全城的人。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帮着受灾百姓共建一方乐土。
其实京城中富人很多,可大家都心知肚明,想要他们拿出银子和粮食来解救现在受灾的老百姓。那简直是痴人说梦!皇上若没有一番作为。哪来白花花的雪花银?
萧寒苏和墨煦也在奏折里已经提出具体对策了。首先便是记名募捐。
然而京城内的富人都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大多都不肯拿出银钱来帮助别人,所以要有人许下一定的诱惑。
士农工商。商人最下,可他们中往往有很多都是有钱人,但也有句话叫为富不仁,所以他们不会轻易的掏银子出来,正在这个时候,也不知道是谁传的,说皇上有意用募捐的形势招募官员!
那些富户听后就拼了命的往募捐地送银子了!
不过一天下来还只是些小钱,并不能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到了傍晚,皇上也听到了这口风,第二天早朝的时候龙颜大怒,下令彻查到底是谁放出了这等无稽之谈,最后查来查去,竟然是鲁国公放出来的,还有证有据!
皇上一看是鲁国公,便说一定是国公爷心系受灾百姓,虽然方法用的不对,但其心可嘉,就不予追究,还顺势褒奖了他一番。
大家一想,这个募捐的提议,鲁国公是赞成的,可是他个人才出一千两银子,说的过去吗?所以他会想要帮着皇上“分忧”也是有的,谁让他是辅文政的辅政大臣呢!
于是这顶高帽,他不戴也得戴了。
这样的结果看似他收获很大,可却得罪了景朝的富户,他在心里可是恨的痒痒的!
计划进行到这,这明里暗里的募捐也没能把银子筹够,所以萧寒苏就一手推动了另一个计划,那便是近年来闹的某些官员的府邸鸡犬不宁的我来也。
说到这我来也,苏清他们走了之后,苏毅便找了几个功夫不错的暗卫扮成我来也,偶尔出去作作案,但去的一般都是鲁国公的爪牙或者为官不洁的官员的府邸。
为了混淆视听,还去过一次哲肃王府,萧寒苏知道这事的时候还跟苏清打了一架暂且不提!
他们每回去,从来不偷什么,只是闹一通就走。
因此这三年多,鲁国公已经在怀疑,我来也真的不是苏清的人,他们只是刚好收了苏家的银子,到他的鲁国公府闹了一通罢了,此话暂不提。
这天我来也又开始行动了,他们说虽是山贼,但他们也想要当官呀!
可是没银子去捐官怎么办?
于是他们决定了,打劫!
当天晚上他们就随便选了一家富户打算进行打劫,结果刚好被半夜路过的苏清,萧寒苏,墨煦和穆雨辰给拦下了,财物虽然没有丢失,可我来也逃走的时候声明,早晚会再出来打劫的!
他们是山贼,平时根本就不注意城中的动静,皇上虽然澄清了捐官事件,可看他们的态度,分明是不知道嘛!于是京城中的富户开始人人自危,谁知道下次他们再出来作案,会选择谁家呢?
这天皇上想到缓解城中危机的办法了,他下旨为了解救这次的灾情,银钱和粮食都不够,只要贡献出银钱和粮食的人家,国家会按双月计算,以半分利回报!
很显然,皇上给出的利润可比存在钱庄的利益高多了,还保险!
因景朝严禁高利贷,加上先帝时就觉得京城的物价太高了,想要打压一下,于是出台了一个政策,要求钱庄的利益是不超过年三,因此一般的钱庄都是一年才两分利。
而照皇上给出的利益就相当于年三,还保险,他们有什么理由不放到国库里去呢?
这么一闹,银子和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