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走私大明>第四百五十八章 马六甲海战

大明朝廷上下都在关注着南洋,虽然嘴上都说葡萄牙只是一个海外小国,但是通过周重他们都知道,葡萄牙的海上实力也十分惊人,大明的海军虽然进步神速,但若是不小心的话,也有战败的可能。趣*讀/屋 .qudu

也正是因为周重的那些话,使得朝廷上下都对南洋的战局有些担心,毕竟这几年随着海贸的发展,南洋的重要地位已经凸显出来,特别是南洋那边丰富的物产,更是对大明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以现在谁都不想看到南洋有失。

不过相比那些忐忑不安的大臣们,周重却是过的比较悠闲,因为他知道南洋那边肯定不会有事,毕竟这几年他的苦心经营也不是白费的,别的不说,光是马六甲和旧港驻扎的两支南洋分舰队就不是吃素的,除非是葡萄牙人能够一次性的派出六十艘以上的战舰,否则别想把马六甲给打下来,而据周重的了解,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海军实力就一直没超过三十艘战舰,所以他一点也不担心。

不过不担心是一回事,在朝堂上的说辞又是另外一回事,他之所以危言耸听的把南洋局势说的那么严重,其实是有两种打算,第一是让朝廷上下考虑一下失去南洋带来的严重后果,毕竟大明朝廷对于将南洋纳入领土的事情上并没有出太大的力,全都是周重带着一帮人在忙活,所以对于朝廷来说,南洋得来的实在太容易,而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会不太珍惜,刚好可以借这个机会让他们明白南洋的重要性。

另外把南洋的局势说的严重一点,日后王守仁他们把葡萄牙人打的大败后,这样才能显得他们立下的功劳不易,这样日后朝廷的赏赐也就更重一些。边疆大臣常用的邀功手段,这还是周重从神瑛那里学来的。

王守仁他们果然不负周重的信任,在第一次接到葡萄牙人入侵的消息过去两个月后,南洋再次传来战报。第一次送来的是报捷的文书。王守仁亲自坐镇马六甲,在马六甲海峡几乎全歼了来犯的葡萄牙舰队。其中击沉十六艘,六艘投降,仅有三艘葡萄牙战舰带伤逃回了印度的果阿。

对于王守仁上报的战果,周重一开始也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葡萄牙人的实力不弱,虽然周重相信王守仁他们可以打退对方的进攻,但却很难像上次那样全歼葡萄牙战舰,但是没想到王守仁竟然给自己一个惊喜,二十五艘战舰竟然只逃脱了三艘,这可是一个十分辉煌的战果,只是现在详细的战报还没有送过来。所以周重暂时还不知道王守仁他们是怎么打的?

几天之后,王守仁亲笔写的战果总算送了过来,这次四海总督府共出动了两支舰队,分别是曲烈和神周带领的南洋分舰队。一支诱敌一支截断葡萄牙人的退路,在马六甲海峡最为狭窄的一段海峡中打了个埋伏,结果使得葡萄牙舰队进退不得,最后在前后夹击下,使得整个舰队终于崩溃。

不过葡萄牙人还是十分顽强的,哪怕是舰队被打散了,绝大部分的战舰依然选择死战到底,估计这也和之前周重俘虏了那么葡萄牙人,最后却不肯让葡萄牙赎回,反而将他们当成奴隶来用,结果这就使得葡萄牙士兵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顽抗到底,毕竟对他们来说,哪怕战死也比做一辈子的奴隶强。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最后被击沉的葡萄牙战舰达到了十六艘,剩下的六艘战舰也是被打的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最后这才被大明俘获,至于剩下的三艘则是在其它战舰的拼命掩护下,这才冲出包围圈逃回了印度。

这场发生在马六甲海峡的海战被历史上称为“马六甲海战”,这也是东西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战,上次的马六甲之战,周重主要是靠偷袭才夺下了葡萄牙人的战舰,真正的决战是在陆地上,所以根本算不上海战。

马六甲海战以大明一方的获胜而告终,不过在这辉煌的战果下,参战的两支大明南洋分舰队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毕竟这次是南洋舰队成军后,真正意义上的一场海战,所以曲烈和神周他们都将这场海战当成对自己的一场检验,在海战开始之后,双方都拿出最大的实力正面交战,结果最后参加的五十艘战舰中,十艘战舰被击沉,十二艘战舰受到重创,不得不拉回船厂大修,剩下的几十艘战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

不过幸好最后大明取得了海战的胜利,再加上又是主场作战,所以战舰虽然沉了不少,但这些沉没战舰上的士卒却大部分都救了回来,因此战舰的损失虽大,但是人员的损失却不是很多,这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而且这些士卒经过实战的检验后,日后肯定可以更上一筹,成为大明海军中的精锐之师。

当周重接到南洋传来的战报时,一时间也是大喜过望,消灭了这支葡萄牙人的舰队后,印度那边就没有什么葡萄牙人的军队了,接下来就是王守仁他们派兵进入印度洋,不求完全占领那里,需要把葡萄牙在印度沿海的几个港口据点完全占据,如此一来,葡萄牙人就不得不退出印度了。

“太好了,此一战打出了我大明的士气,王守仁和神瑛都需要重赏!”豹房之内,正德一脸兴奋的拍着南洋传来的战报道。

“皇兄,赏赐的事还在其次,现在葡萄牙人在印度的大部分力量都被我们消灭,印度那边的据点正处于最为虚弱的时期,刚好是我们出兵摘取果实的好机会,若是能够控制印度那边的几个港口,那么不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八章 马六甲海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