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吃完饭,何青云便自己吃了起来。等着女人们收拾桌子的时间,何青云已经将自己在明天就开始报名程序宣布出来。这些天里,他已经听了好几户人家都说要把孩子送到他的私塾里读书。因此,生源不是问题。

何老头抽了两口烟丝,办学的事情他不懂,自是何青云说什么,他们就干什么,他们无条件支持。

饭后,两个孩子玩累了,被哄着睡着了。何青云来到书房,计划着明天招生的事。他摊开纸,提起毛笔就写起来。

先从自家孩子数起,何明宇,何明智,何明轩,恩,何明耀小胖子勉勉强强算一个吧。小狗子,何念儿这就已经六个了,当然这六个都是免费的,挣不了钱,还得倒贴!

能够负担得起学费的,只有附近几个村子里那些稍微富裕些的人家了。何家村就何里正家的小儿子何学松,当然,这是何里正说好话,让何青云给起的。

然后就是族老家的大孙子何双喜,这个族老也是花了大力气了,他们都是准备全家吃苦,一定要供出一个读书人呢,就像当初何老头一样。

何青云的出息就代表了何老头当初决定的正确性,有魄力的人家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咬咬牙,也就是几年,长一点十几年的时间,只要孩子考出了功名,那么整个家庭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何家村就只有两个可以负担得起学费的人家,而且还是自己宗族的,这个费用可不能太高。何青云想来想去,一年3两银子应该差不多了。

三两银子,省一点,就是一家六口人一年的嚼用。农家人都比较俭省,吃饭绝对不会吃干的,只有农忙的时候,才会一半野菜掺杂着粗粮。

除了必需品油盐,其他的调料基本没有,一年四季很少见到荤腥。就这样,农家人都非常满足了,只要不饿肚子,就是天大的好事。

除了吃喝,剩下的就是穿戴了。农家人一年到头也做不了一件新衣服。一般都是一个补丁接着另一个补丁,大的穿小了,就给小的穿,处处俭省。

就这样,种地的收入堪堪够一家子的生活,收成好的年头,兴许能结余一二两银子。所以三两银子一年不是普通人家负担得起的,何家村能有两个已经算是不错。

何家村附近的几个村子应该也有几户人家有这个意愿,在李家村,还有一个李辉,这是他大舅子的儿子,到时候肯定要送到他这边来读书的。得,又是一个免费的。

算来算去,一年顶多二十两银子。不过,这也算是额外收入了。何家现在没有赋税,种的粮食作物全部自得,这就是一笔丰厚的收入了。

再者,何青云每月领到75斤米,每年四两银子,以何家现在的生活水平是绰绰有余了。之前赵员外赠送的二百两银子,何李氏全部收了起来。她心里清楚着呢,她家小宝将来无论是乡试或是贡试,都需要花很多钱,她要为何青云早早的打算起来。

隔壁的学堂,何青云决定起名为行知堂,一左一右两个教室,一个教室大概能容得下20个学生,以目前的生源来看,足够了。

从空间里拿出自己在陶氏书斋以优惠价买的20本三字经,20本论语,这些就是何青云作为教学的初始教材,当然,是免费给学生的。

咯吱一声,书房的门被推开了。何青云扭头看去,小何李氏端着个托盘,笑盈盈地出现在眼前。


状态提示:111.83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