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60年代开始的美利坚游戏帝国>第七章 bang的诞生(2)

“我说,你俩玩够了吧?”

因为是美国60年代,匮乏的娱乐活动带给穿越者雷艾伦极大的抑郁症危机。

阿尔科恩跟威尔逊两个人三口并成两口把大名鼎鼎的麦当劳快餐吃完就重新站在了游戏机前面。

于是,晚上当雷艾伦可能是第十次提醒两人时间之后,两人终于精疲力尽的从街机台上下来。然后两人一屁股就坐沙发上去了。

“我腿麻了。”工程师阿尔科恩无比心疼自己的腿。

“我还好,我天天旧金山各种地方跑。但是这样天天站着得累死。”威尔逊可不这么想。

“我觉得操纵台街机不应该设计这么高的,我觉得应该低一点,可以让我坐着玩。第一台原型机是那蠢货小艾伦的主意,下一台街机我绝对不这么设计了。”

“我今晚就不回去了,我彻底有前景图的想法了。恩,这样贴到屏幕前一定很方便。”

“其实,你可以贴到我的屏幕后面去的。这样就是背景图,你就不用考虑背景图透明了,反正显示屏是玻璃管透明的。”

“别,阿尔科恩你不是说过么,在不必要增加成本的地方,没必要增加成本。贴图贴前面多好,出问题还可以直接换。”雷艾伦真是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己加入讨论的办法。

====

经过三个人两个小时的讨论之后,形成了统一的改进方案。

威尔逊先去睡觉,明天开始绘画,完成设计之后再离开。

而阿尔科恩本来就是夜猫子,白天已经睡够了,晚上就开干。

需要优化的地方如下:

0.从ng>改名为。因为大爆炸现在是热门话题,而音效现在根本没的选,只有bi,bo,bang几个电子合成音。

雷艾伦支持的最重要原因他当然不会说起来。因为他认为他的,真的可以像宇宙大爆炸那样开启整个游戏行业的时代。而未来等他青史留名的时候,历史研究的人物就认为,起名因为音效的原因是个巧合,冥冥中自有天意的故事就诞生了。

1.摇杆从此一律确认放在人的左手边。右手有第一个键暂停键。游戏过程中,玩家可以呼出至多两个暂停。开始游戏之前,暂停键就是开始的准备。需要两人互相点击确认了才可以开始。

2.控制台位置调低。让玩家坐在凳子上进行游戏而不是站着。

3.在控制台位置调低的情况下,以一定的倾角放置屏幕。因为这样可以让其他人在没有玩游戏的时候,站在旁边可以直接全视角观看。而不是现在竖直的屏幕,其他人在旁边只能看到人的背景和缝隙之间,这样让围观的人根本没法好好看。而人物的脑袋不遮挡电子屏幕或者只遮挡住屏幕下方一小块区域的时候,就可以吸引很多人围观。

让街机有周围人观看非常重要。前世的记忆里,大部分游戏玩家在公开场合技巧类游戏,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可以在周围人的注视下装逼。

4.球速会随时间流逝而逐渐加快。具体到bang这个游戏里,每一次挡住球拍,都会让球速概率+1。概率发生器可以调整。

5.在球速会逐步加快的设定下,球速分为三档。第一档球速,碰撞不发生。第二档,碰撞发生中档声音的bang,第三挡,球速碰撞发生大声的bang。要让最后一档事件发生有难度,同时又有机会发声就行。

6.对战ai时,第二个版本加入ai的2周目。给ai加入2周目主要是为了预防出现雷艾伦这种游戏天才。这种游戏天才玩一会儿就没的玩了。

但是因为现在磁芯存储器容量有限,设计太复杂,要等街机内部器件半导体化才能实现改革。按照摩尔定律的速度,大约要2年以后才能制成。

综合解决方案就是,先让一批游戏机先上市。然后在某地可能会形成高玩中心。有高玩中心需求的地方,再高价订制加强ai版的bang。也就是bang的高端机型。

7.保持前景透明图的方案不变。但是在高端机上改为使用更能发挥画家想象力的背景图。所以威尔逊需要画两套图。一套前景图一套高端机用的背景图。

自甘当免费苦力的威尔逊当然没啥意见,他只需要留下他的名字就ok。

====

等确定综合方案的时候,已经到12点了。而马上就涉及到商业模式的讨论。

工程师出生的阿尔科恩建议造机器卖。但是雷艾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的方案,这套方案得到了喜欢反传统的威尔逊的支持。所以2比1通过了。

这套方案就是。“视频游戏公司”不卖机器,改为造好机器然后免费送。然后“视频游戏公司”收取投币器中的50硬币作为回报。

阿尔科恩反驳这套盈利机制,是因为阿尔科恩顾虑到这种商业模式的风险。他可不想他300美元周薪的肥差两三个月就因为公司倒闭付不起薪水而拿不到了。

目前的机器成本,改良版的,在提高球速之后,量产成本他估算为900美元一个。即使硬币是丧心病狂1美元一个。一台机器也要消费1 人次才能回本。一台机器能不能1 人次消费量阿尔科恩根本没底,风险太大了。何况到时候为了吸引顾客,投币器只能选择美国人最常使用的25美分的投币器。

但是,雷艾伦当然不这么看。

毕竟真正的历史上,pong的街机装在一家酒吧后。仅仅用了半天时间,酒吧的老板就打电话告诉“布什内尔”,布什内尔又打电话让“阿尔科恩”赶紧去修理。机器故障了


状态提示:第七章 bang的诞生(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