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回大秦当个美男公务员>第48章 又是太史府

鲁至行今日是有备而来,昨日他的顶头上司郎中令卫出已经将能够找到的关于赵高的情报都交给了他。看小说的先祖曾是赵国公室子弟的远亲,后来家道中落,传到他父亲赵文这里,已然只能靠当个卑微的文法小吏勉强拉扯一家人。

等到赵文一去世,十三岁的赵高便入宫做了洒扫小童,其后他的字被左史瞧上,便又在太史府中当了几年文吏。这期间他若想找机会拜入名士门下,无异于是痴人说梦。要说他有机会做大王的老师,应该就是那个时候。再后来听说是大王回秦,他便立即辞了文吏的职周游列国,也未听他拜谁为师。

说起来真是荒唐,一个是少年,一个是稚儿,当年两个娃娃毛都没有长齐,居然还能是师生关系?就说现下,看这小白脸的模样,说是与大王同岁也必是有人信的,而且看他清清秀秀的模样便觉得绵软得很,哪里有半点君王之师的持重?

“臣有一言不知可否请教先生?”鲁至行问的是赵政,冲的却是赵高,赵政心中雪亮,但总不可能不让人家问,所以大大方方地看向赵高,赵高会意,转而看着鲁至行略略颔首,肃色道:“鲁大夫请讲。”

鲁至行心中窃笑,等把你拆穿,看你还笑不笑得出来。他这么想着面上却是一派方正之色:“请问先生师从何人?”

赵高闻言,心中无奈一笑。虽然有句话说得好,叫“英雄不问出处”。但是古往今来选人用人却都免不了这个俗套。你要是想教书或者入仕,人家必然会问你师承何处。偏偏赵高自己教的还是一国的君王,眼下又打算入仕,自己的出处就更是受人瞩目了。

“赵高没有老师。”这话他波澜不惊地说出来,却激起了朝中一片唏嘘声。赵政不动声色地看向他,他感受到目光也回望过去,顿时明白了赵政的意思。

这些人是算准了赵高没有任何背景,所以想要拿住这个最大的软肋痛踩一番。但此时赵高初入朝堂,便要高调地与人争论,显然不合时宜,更不是他的性子,所以赵政的意思是:小高,这事我来说最妥当,你且安心看着。

“鲁至行,你这么关心老师师承何处,可是在质疑老师没有把寡人教好?”赵政知道,以赵高如今的身份与地位,要想让他少受诘难,就只能将自己和他绑在一处,让那些瞧不惯他的人多多少少有忌惮。

赵高的事情若非熊启这么大张旗鼓地捅出来,也断不会如此棘手。不过既然一个不察让赵高被人推到风口浪尖,赵政也只有表现得强硬些了。

“大王明察,臣不敢。”鲁至行倒是个人才,赵政的铁腕朝中不少人便是没有亲眼见过,也是有所耳闻的,虽然他平素收敛得极好,不会轻易祭出,但却不代表没那个能力,所以好些大臣都不敢如此同赵政唱反调。

“呵,你不敢。便是不敢,这不该问的不也问气,但偏生赵政这语气听来倒只是像寻常问句,并无半分责怪的意思。

紧接着只见赵政抬手悠悠往扶手上一靠,手支在下颔处,似是若有所思,片刻垂下手又道:“也罢,寡人知道你们对老师的身份尚有顾虑。然前人有言‘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区别唯有‘贤者识其大体,不贤者识其小者【1】’。既然处处皆有道,老师何处不学?以万民万物为师,又何错之有?”

“老师何处不学”这六个字,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在几个提早了解了赵高的人听来,实在是大快人心。就连鲁至行也哑口无言,他没有想到大王三言两语让小白脸最大的短处变成了入情入理的长处,甚至比自己执着于师承何处的境界还要高那么几分。他暗自悔恨,自己处心积虑,竟为他人做了嫁衣。

纵观历代秦君,可将儒家之言信手拈来者,唯有赵政。按说自孝公起,秦国便视法家为学派正宗,公室子弟皆习法,赵政也该将法家是为正源,少沾别派谬论。然这些年赵政虽不废法,却也时常引用别派之言。

更有一事殊为奇怪,昔年蕲年宫事发,吕不韦牵涉其中,赵政对吕不韦积恨已久,虽以铁血手腕镇压,将其按罪论处,却仍研读《吕氏春秋》日夜不缀,更是常在朝中提起那书,此种态度教人摸不着头脑。然本国朝臣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到了后来,竟也觉得有那么几分道理。

“寡人适才想要说的事可以说了么,鲁至行?”赵政问得平静,鲁至行的脸却有些白,向他行了个礼,闷声闷气地说道:“臣无意打断大王,请大王恕罪。”赵政好脾气地回了一句“无妨”,直听得鲁至行一阵毛骨悚然,连眼皮也跟着跳了三跳。

“念。”赵政看向一旁的寺人,简短地吩咐道。那寺人将一早准备好的诏书展开高声念了出来。等诏书念完,不少人只觉得一阵恍惚或不可置信。只因其内容不是什么交给新入秦的老师赵高权柄,而是大王那日在街上偶遇一小儿,与其交谈时深感文字繁复误时误事,欲简化本国文字,着新拜太史令胡毋敬、客卿李斯、新拜客卿赵高三人创制新字,以为秦用【2】。

朝会散后朝臣三三两两从国政殿出来,不少朝堂之上言犹未尽的臣子此时没了约束便忍不住说了起来:

“所以,只是给了个客卿?我还道不说给个丞相,少不得也在九卿之列,谁知倒是沾了个“卿”字,却只是个小小的客卿。而且做什么?就做那半死不活的改……”

他话未说完有人打断:“慎


状态提示:第48章 又是太史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