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盛世慈光>第135章 义商策危局

阿兄牌温暖烧鹅,味道就是好。

但因沐慈脾胃弱,牟渔把皮油都扒掉了,却也只给沐慈吃了两块最嫩的肉。

沐慈爱美食,却不贪口腹之欲,对任何人事物都没有“非要不可”的执着,就大方把烧鹅分给了羽卫,凉了不好吃。

牟渔温柔道:“你把身体养好些,以后带你出去吃。”

沐慈无所谓道:“到时候再说。”

简直无欲无求!

牟渔却心疼——对什么都不在意,也叫了无生趣。

天授帝也心疼,可兵权必须得重视,见沐慈可有可无的态度,天授帝忍不住揉一下儿子的头:“牛儿,这不是玩笑,你想法子尽快收拢军心,父皇也不知道能保你多久。”

九郎目前这站得高,根基不稳……不,是一点根基都没有,太危险了。

沐慈就没多说什么,只是点头:“我知道,为我的安全计,我也不推辞,会好好做。”

有这句话天授帝才放心了,又说了一遍让儿子别太辛苦注意身体,就优哉游哉又溜达走了。

都没问一问幼子理政有无难处,放心得很。

一墙之隔的书房,兢兢业业批复奏章,翘首以盼终于等到了今天,等到皇帝出现……的臣子们:“…………”

什么鬼?这就走了?也不进书房看一眼陛下您!的奏章么?

还真是放手了啊!

我们还有好消息要告诉您呢!

今天处理的政务里,大水灾的后续工作,因为几番良策,损失不大,天京城破天荒没出现流民,又免了几地赋税,没有激起民怨。

否则在权力不正常的更迭时期,若加上灾难的风雨飘摇,就是大幸的一场祸事了。而且西北边境,十一年前被天授帝打趴下的两个草原邻居,又有一大批的壮丁战力长成……

说实话,就为这减灾为国的贡献,大臣私心里倒希望是长乐王。

奈何啊奈何……

水灾中本来担心会饿死的百姓,因“义商救灾策”的及时和赈灾品充足,有了一条活路,平安渡过灾期,还可以赶一次农时,在冬季之前种下一季粮食,简直对皇帝和长乐王感激到极点。

许多百姓听说皇帝和长乐王抱恙,一定是为天下百姓累病了,纷纷开展封建迷信活动,往庙里捐香油钱点长明灯,大家宁愿自己减寿给皇帝和长乐王添一点寿元,祈祷这么好的国家领导人,别早早就没了。这么难得降世的“星宿”,不要早早就被老天爷收回了。

不论朝堂上如何暗流涌动,百姓却支持长乐王——谁给他活路走,就认了谁是天。

简单可爱多了。

卢定国就此时,专门写了个拍龙屁的奏本。但受长乐王重实效,厌浮夸的性格,这个奏本被分到了“问安”那一类,算给皇帝的私件,可以压着。

……

卢定国是和长乐王打交道最深的臣子,还另写了两份正式的奏本,归为“民事”类。上面用十分专业,简练的语句,精确的数据,报告了户部“义商救灾策”与大水灾的收尾工作。

一是义商策的后续。

二是赈灾后续。

——这是要给长乐王“看看”哒。

……

沐慈与天授帝挥手告别,就进书房,窝在自己的椅子里摸已经批复过的奏本看,那悠然自在,理所当然的样子根本不像捧着奏章,而是在看志怪小说。

说好的诚惶诚恐呢?

哪像太子,不小心把奏本弄翘个角都要细细抻平,就差供上了。

……

今天协助理政的,也有卢定国。

沐慈就招手叫他在一旁,准备回话。卢定国摸一摸袖口里的各种数据资料,心中大定,不枉他昨天背了大半夜,于是信心十足地备咨询。

沐慈先拿到手的是一本议决不下的关于“义商策”的奏本。一般大家意见不统一的奏章,沐慈会优先看。

这本是列出“义商”中贡献值排名前十的,上面说希望兑现承诺,在邸报登入“义商”信息,以示表扬。本来挺好的一个政策,答应了的也不能言而无信,偏有官员弹劾说:登载商讯影响邸报权威性,且朝廷的消息多是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国家大事等,多么高大上,不能和低贱商人搅合到一起。

士农工商,三六九等,在大幸朝壁垒分明,根深蒂固。所以,大部分官员都觉得,便是义商,也不配上邸报。只是“义商策”毕竟是长乐王所提,才没办法决议批复。

这种情况,穿越者一般会怎么干?

反正,沐慈从不意气用事。他也从不以个人观念,凌驾在国家事务之上。阶级分野,无所谓对错,只是时代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想要直接越过君主□□制度,坐火箭狂奔向民主与共和,消除阶级?

不如试一试,抓着头发把自己拔到月球上去……生产力不到,强制改革只是一场疯狂,简直是拿整个社会开玩笑,会扰乱国家运行。

既得利益者,也就是上层社会会疯狂反弹。下层阶级,经济基础不到,也不会感激……无所适从之下会导致乱政,若有人趁机煽动“打土豪分田地”啥的,就等着大家一块儿完蛋。

改革不是谁迸发一个灵感,就能够成功的。

生产力、经济基础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源。

沐慈更知道,做事都不能急,治理一个国家是更不能急躁,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直接也有效。

“增加一个邸报副刊,专刊专版报道专门的


状态提示:第135章 义商策危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