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南北大唐帝国>第91章 麻烦的经度

当张钦船队航至离岛数里之内时,都能看到附近乘坐制作简陋的小渔船出海打鱼的渔民。

船队中的船员们好奇的趴在船舷上打量数十仗外小渔船上的渔民。

说是渔船以经是足够的抬高了,实际上就是一个比简易筏子稍微好些的木筏子,比大唐最穷的渔民用的小舟都差。

在船员们眼里,筏子上的人身材较短小,髡头(剃发),穿着兽皮衣,其衣服有上无下,类似luǒ_tǐ。

一个个船员们讥笑的指着筏子上光着下体的人,还用手指比划着他们的鸟大小,和自己一比,有的人更是放声大笑。

筏子上的渔民同样好奇的打量着三艘大船上的船员们,看到大船上的人指着他们大笑不已,并没有觉得自己如何不妥,反而一个个也对着船上的船员面露微笑。

更有甚者将筏子靠近张钦他们的大船,脸上惊奇不断的用手摸下大船的船身,一阵哇哇大叫。

“娘的,一群土包子,没见过世面,咱要是把懵懂巨舰开过来还不的把你们都给吓死。”

趴在船舷上的王海崇满脸嘲讽的看着船舷下那个跟野人差不多的人使劲把筏子靠上大船,惊奇的抚摸船壁。

“这座岛应该是儋罗国所在的岛无疑了,这些人的衣着打扮与刘仁轨的奏疏相吻合,与百济人、新罗人、倭人衣着装扮毫无相似之处,与未开化的野人毫无区别。”于鸿欣喜道。

张钦、张冒两个待罪之身更是欣喜异常,此行的第一站儋罗国毫无危险就抵达了,算是一个开门彩。

船队寻了一个小港湾靠岸,船员们身着甲胄腰配刀弓,乘着小舟划向岸边。

当小舟靠岸后,船员们激动的踏入水中跑上岸,双脚实实在的地上踩了几脚。他们可是在海上足足漂了十天,海船摇摇晃晃的,就出海后人人内心就没安心过。

这个时代哪次出远海不是把命别在裤腰带上,说不定哪天碰sh上风暴就回不来了,就是此次出海的这些经年海上老手每次靠岸都还是难得激动一把。

像于鸿带的一部亲兵可是会游泳却从没出过海的,重新踏上陆地更是比任何人都激动。

王海崇跳下小舟,托着打湿的裤袍,与众人激动一会后,就从他带着有两尺长的长方形小箱子中拿出一个铜制圭表。

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也能应此算出此地的太阳高度角进而算出此地的纬度。

王海崇先用罗盘确定此地的南北方向,当指南针停止旋转后,按红蓝色指针所指方向确定了南北方,再将圭朝北平放,从衣袖里拿出小本本盯着圭上的刻度等待正午时刻的到来。

由于圭为南北方向,当太阳自东向西运动时,只有正午时分,表的影子才会正好投射至圭上。此外,由于地球公转时,北半球阳光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同一地点每天正午的表影长度都不相同。根据表影长度变化规律,就可以知晓当地一年的时长和二十四节气的位置。

对于王海崇来说,他只需要测出此地的纬度即可,那什么一年的时长、二十四节气,谁有兴趣谁来干。

此次出海他可不是出来玩的,与船队中另外两名制图员负责将船队所经过发现的海岛在地图上精确绘出来,还要与张钦等精通航海的人画出海图。王海崇的主要职责就是确定一路上的纬度,至于经度那只能进行估算了。

李煜与李淳风、胡惠超、叶法善及王海崇师傅葛仙师参考罗马商人带来的古罗马地理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结合华夏先辈如东汉张衡这样的地理天文大师的著作。

商定以长安为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划成东经180度,西经180度。在地球中心处划出一条0度纬线为赤道,分成南北各90度的纬线。

两纬度之间的距离经过验证后确定采用李煜提出的两纬度之间相距222里即111公里,且不随纬度的增加减少而递减。

至于经度则敲定赤道上两经度之间相距222里(这有待验证,只是李煜提出的一个假设,虽明知是对的,可说不出原因,只能以纬度之间的距离假设经度而定说服李淳风等人)。从赤道开始指向南北的两经度之间随纬度增加一度,两条经线之间的距离则减少大约2.5度,至两北极点则为0度,至于南北极点又是李煜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有待验证。

王海崇师傅与胡惠超、叶法善率领燕王府天文人员经过一年努力测出长安至黄海边海州的直线距离为1888里。两地纬度相同为34度,按李煜等人商定的两经度之间距离换算公式,纬度34度的两条经线之间相隔137里,再与两地直线距离相除,则算出长安至海州可划为大约14条经线。

以此两地为标准并结合实地测定与长安的距离再对大唐东西南北估算出当地经度,再以测定的纬度在经纬网地图上绘制地图,并延伸至安东地区。

王海崇对儋罗国的经度就是以此为基础,再结合以测定的sd半岛最东端的成山与平壤的经度,再用李煜提出的“航位推测法”来计算:即已知出发时的经度,通过计算航行时间和平均速度来判断自己到了哪里,最终估算所到地的经度。

王海崇在等待正午时拿着一路来记录的航行时间和船速算出的经度,再用几个参照地的经度,皱着眉头算出


状态提示:第91章 麻烦的经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