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津川家的野望>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细川藤孝的出羽之行!

足利义辉大口了喝着水,将水壶中的水差不多喝完之后,才擦了擦嘴巴说道“不甘又如何,没想到三好家的实力竟强悍如厮!”

“说到底,还是我们太心急了。”细川晴元忍不住插嘴道。

说这句话的时候,细川晴元显然忽略了是自己怂恿足利义辉跟三好长庆决裂的事实,如果不是信了细川晴元的邪,足利义辉这会儿应该还在京都当一条咸鱼呢。

虽然都是咸鱼,但是京都的咸鱼明显要比这朽木谷的咸鱼好上许多。

“算起来,距离将军大人上次前往出羽,已经过去三年了。津川家,是不是也该上洛了?”细川晴元突然转过头看向足利义辉说道。

足利义辉点了点头,“津川殿的三年之约,确实是到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津川家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吾已经让与一郎前往出羽了。”

.......

足利义辉口中的与一郎便是细川藤孝,这会儿确实是已经到了出羽的上野城,并且受到了津川宗治的亲自接见。

从若狭小滨港出海,做了近半个多月的船才来到上野城,细川藤孝可谓是吃够了苦。不过想起自己身上担负的重任,细川藤孝最终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津川殿,将军大人与管领大人如今困局近江朽木谷内,对于津川家可谓是翘首以盼!”

“眼见如今三好家掌控京都作威作福,幕府权威被其凌驾于上,津川殿此时不高举义旗挥师入洛,更待何时啊?”落樱馆内,细川藤孝一脸愤慨的向津川宗治哭诉着幕府的凄惨遭遇,以及三好长庆是如何的可恶,总之就是一句话,希望津川家赶快出兵,匡扶朝政,挽救幕府与倒悬。

“兵部大辅殿请稍待,本家这便召集家臣前来议事,届时便有兵部大辅殿详细的向本家的家臣们说明幕府如今窘迫之境。本家家臣皆是心怀幕府,身兼大义之忠心之辈,绝不会坐视将军蒙难!”虽然才刚刚20岁不到,但是细川藤孝的官位却不低。事实上早在俩年前,细川藤孝便续任了从五位下兵部大辅一职,堪称逆天。

虽然津川宗治并未正面回答细川藤孝的问题,但是以细川藤孝的聪明才智,也领悟到了津川宗治更深层次的意思。

诚然,津川宗治是一家之主,上洛与否不过是津川宗治一句话的事情。

但是上洛一事本身就牵扯极大,而是津川家的领地距离京都又如此遥远,保不准家臣中就会有人对此心生怨念。所以,津川宗治便希望细川藤孝先来向家臣们说明一下幕府如今到底沦落到什么地步了,以此来让津川家的家臣们更深层次的了解到津川家出兵上洛的必要性。

津川家的家臣如今分布于各地,想要一下子就召集起全部的家臣显然不太可能。津川宗治先让细川藤孝在上野城休息几天,好好的准备一下,然后便开始着手布置上洛的具体事宜了。

召集家臣召开评定并不是为了征求家臣们的意见,而是让家臣们明白津川家上洛到底是做什么,所以这并不耽误津川宗治提前布置上洛的事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津川宗治率先找来了兵粮奉行。兵粮奉行平时不常设,战时临时认命,而上洛此等大事,津川宗治自然要找一个不管是能力还算各方面都要合适的人,最终津川宗治让伊达庆宗负责此次上洛的兵粮,并让北信爱与小笠原信净二人从旁协助。

此后便是各种作战的物资和军备,按照津川宗治的要求,已经提前安排船只运往了若狭武田家的后濑山城。武田信丰甚至专门修了一座城池来囤放,虽然不知道津川宗治运这么多武器和具足来干什么,但是只要是津川家的东西,武田信丰都不敢有丝毫大意。

前前后后忙碌了俩三天,津川家的家臣们也都陆陆续续的来到了上野城天守内。

像这样规模的评定,最近召开的一次那都是好几年前了,如今津川宗治突然着急领内的全部家臣前往上野城,莫非又要打仗了?

之所以会这样想,其实也很简单。津川家已经休养生息好几年了,按照以往的惯例,也该是发动战争的时间了。只是不知道,这次又要打哪里,莫非是关东?

当然,上面这些只是普通家臣的想法。真正的津川家重臣,其实心里都有数了,那就是这次恐怕是要商量上洛的事情了。

这几年津川家不显山不露水,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失去斗志的外表。但是津川家的重臣们却都知道,津川家暗地里时时刻刻都在为上洛做准备。

经过三年的努力,津川家不说完全消化了陆奥国的大片领地,但至少也完成的七七八八了。根据今年春耕后的统计情况来看,津川家的石高已经到达二百六十三万石,远超预期。

同时,津川家的常备兵势已达五万余人。其中包含骑马队1500人,火枪队5000人,水军众3500人,用兵强马壮来形容根本毫不夸张。

建立在上野城、桧山城、小松山城等地的大大小小二十余处工坊,一年可以生产铁炮七千余柄,三年下来津川家除去对外售出的火枪,已经存下了俩万只火枪。

船只方面,津川家集中了领内的全部造船工匠,加班加点的建造船只,已经准备好了大小船只2000余艘。

初步估算,津川家如今已经具备了支持一场人数在五万人左右、周期在十年以内的远征的实力。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现在,东风也吹来了。

.......

细川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细川藤孝的出羽之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