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混在三国当谋士>第一百七十八章

: 即使陆逊尚未及冠,燕清也不可能轻视他的意见,而是很慎重地考虑了一番后,就生出了采纳之意。

因事关重大,他也不可能一人做主,先让陆逊对此三缄其口后,就将这良策带至议厅,与诸位幕僚商榷。

而他们自己得出的计策,也多是大同小异的。

达成共识后,燕清便命满宠率领兵马,将城中直接涉事的那些官员的家眷下人,全扣上妄图谋刺陛下的罪名,火速捉拿关押。

对这铁面无私、执行严刑峻法的满宠办事,燕清还是放心得很的。

满宠是受刘晔举荐而来,初次被委以重任,还是干他最拿手的刑讯逼供,表面不说,手底下则很是卖力。

而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人,突然失了主心骨,遭囚于湿冷狱中,本就濒临崩溃,又被冷酷无情的满宠日以继夜地施以严刑拷打,很快就忍受不住地‘招供’了。

满宠拿到想要的口供后,就尊信守诺地不再折磨他们:今日承认罪行,明日就很干脆地推上法场斩首示众,给个真正的解脱。

一时间让许城内哀声遍地,血流成河。

而亲眼目睹了那些各个佩剑、面目狰狞的尸身被抬出宫中的百姓,自以为了解了真相,对一向爱民如子的吕布所公布的这些人皆为反贼一事更是信以为真,见燕清惩治如此雷厉风行,非但不觉害怕,反倒各个拍手称快,大声叫好。

这闹得满城风雨的雷霆手段,也让那些对那衣带诏略有耳闻、只到底觉得希望渺茫、顾念家人性命而未参与进此事的公卿大臣彻底认清了局势。

寄人篱下的滋味,可不只是他们手里丢了实权,而对方可以轻易随时短了他们的吃穿用度、还不被外人看出那么简单。

却是连项上人头,也一并寄下了。

顿势惴惴不安,人心飘摇,各个噤若寒蝉,生怕吕布这厮睚眦必报,小肚鸡肠地要连他们也一起清算。

他们只当燕清的残忍无情是完全出自其主的授意,恨的怒的都冲着吕布去了,殊料对这些人的处置手段,其实是出自一个刚被劝着卸下偷接的家教活计、开始紧锣密鼓地为马上来临的第三场科举考试而复习奋战的少年之手。

燕清也没想到自己无心插柳了一回,让他们自觉成了杀鸡儆猴里的猴,一时间不但弹劾吕布燕清郭嘉贾诩等人的奏折就此绝迹,还要么辞官,要么厚着脸皮递上拜帖去燕清府上。

被拒了也不气馁,四处奔走,转求那些在燕清跟前说得上话的人,想方设法送上家藏珍宝,只想他高抬贵手,在秋后算账时放过他们一家。

燕清敢如此嚣张的赶尽杀绝,却不全是吕布给他的底气和权柄,而是他长年累月来呕心沥血的经营,所挣得的底气。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杨彪是簪缨世族的堂堂族长,德高望重的名流雅士。

可那又如何?

的确,演义中的曹操倾力而出去找陶谦麻烦时,能因杀那陈留人名士边让一事,被陈宫记恨在心,趁他出去的空挡,在背后成功煽起反叛,让他差点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

于是有人道,曹操之所以会遭此波折,是他触犯了士人阶层的底线,叫他们生出忧虑之心来,方要先下手为强。

燕清却不担心,吕布会因他对这些意欲谋害他们的公卿大臣采取了强硬手段,就落得人心所悖的下场。

要知道,曹操之后又借了黄祖这刀、杀了对他出言不逊、屡次讥讽的祢衡,后还株连了对他多有抨议的孔融全家,却依然完好无损,治下相安无事。

难道大名鼎鼎的孔子后人的名声,还抵不过区区一个地方名士边让吗?

显然不是。

而是对孔融下杀手的曹操,对辖地的掌控力已大有增强,非昔日能比的了。正因当地的其他士族,皆了解了他的脾性,不担心他会在杀了多次触怒他的孔融之后,就对别人也大开杀戒。

对如今的吕布而言,兖州、徐州、青州、冀州姑且不论,单拎出豫、扬,他在这两州的统治力,稳固程度堪称无可动摇,无论是民心还是军心,都是彻彻底底地忠于他的了。

可以说,除非与吕布闹翻、举起叛变大旗的主使,是在受民众爱戴方面更胜一筹、又在军中极具掌控力的燕清,否则单凭一些肯跟杨家同仇敌忾的世族,是绝无可能撼动他一丝一毫的。

燕清对这点看得明明白白,才会粗暴得这么不留情面。

莫说这些公卿大臣只忠于陛下,偏偏还颇具影响力,是他们要动刘协之前,不得不剪除掉的助力。

单说他们试图谋害自己与吕布这点,就不得纵容半分。

倘若连要自己命的人,都能简简单单地放过,只伤了一点皮毛,那这么轻的代价落入旁人眼中,只会让那些目前还在观望的墙头草,从此有恃无恐,接踵而来。

必须要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一旦惹得吕布真正发起怒来,是他们承受不起的恐怖。

燕清眼都不眨地指挥着兵马进行对叛贼的血洗时,刘表也听闻了此事。

他当场被这分明看着温文尔雅,润泽如玉的名士,忽然表现出的杀伐决断给震得久久无语。

这么多位高权重、出身显赫的大臣,他下手竟是如此狠绝,毫无顾忌,一个都不曾错漏,说杀就杀!

旁的不说,单说为首的太尉杨彪,他出身枝繁叶茂的弘农杨氏,那可是能与当初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比肩的世家大族!竟完全不怕惹来报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八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