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军事历史>舌尖上的大宋>第1428章:甘蔗(下)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强者肆无忌惮的欺负弱者,然后把弱者掳劫过来当奴隶,契丹人年年冬天来大宋边境打草谷就是这样的。

以大宋的实力,起码眼下和契丹对抗还不太够,不过欺负欺负交趾,应该不成问题。

杨怀仁这么想,也并没有多少心理压力,生活在一个残忍的世界里,如果你不学会利用残忍,最终接受残忍的只能是你自己。

当然,杨怀仁觉得奴隶制是一种倒退,是落后的社会制度,吐蕃以及东南亚各国仍旧有很大程度上的奴隶制存在,所以他们是落后的。

所以杨怀仁决定将来不把交趾难民当奴隶,而是当做自家的长工,只要他们勤奋干活,不但管吃管住,还给他们发工钱,慢慢地同化他们,改变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的给杨怀仁种甘蔗。

听说后世岭南的甘蔗地,中国人也是不下力收割的,都是花钱雇南边的人越境过来干活,既然后世可以这么干,那么现在杨怀仁自然也可以这么操作。

人工的问题,也算是这么解决掉了,那么剩下的,除了进一步提高炼糖的工艺水平,只剩下运输和贩卖了。

运输的话,如果走陆路,从岭南把糖霜和石蜜运送到北方,甚至运到辽国去贩卖,这个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在交通落后的现在,走这么一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算上一路上的损耗,那这买卖做的就太费劲了。

毕竟一万石糖霜,五六万石石蜜,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下走岭南的商贾并不多,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交通的问题,他们的做法是从岭南走陆路到荆湘,然后从洞庭湖边内河码头把货物装船,然后走长江下江南。

江南就是大宋当前最大的糖霜市场,江南百姓喜欢吃糖,也是众所周知的。

如果要继续向北,可以利用大运河航运,最北可以到东京城,再要想向西北和京东各地散货,就要再用陆运的方式了。

杨怀仁想了想,这样的运输方式,虽然看起来很麻烦,但也已经是当下最实惠最实际的方法了。

不过要是能走海上,便可以方便快捷的运送到江南,以及京东的登州,甚至可以直接运送到辽东半岛。

同样的货物,走海路的话,几十艘大货船就可以了,运输成本几乎连前一个方法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时间还能减少一半,而且还不用担心路上的损耗问题。

这么说来,杨怀仁忽然笑了,觉得自己在武德军里成立一支水军的想法还真是英明神武。

有了自家的水军,连运费都省了,顺便可以去辽东弄些稀罕玩意回来大宋卖,人参、鹿茸、东珠、药材以及各色的山货,在大宋都有非常好的销路。

他对莲儿道,“人工和将来运输的问题,你都不用过分操心,为夫已经心中有了计较。

你记住一点就好,咱家们产的糖,先紧着辽国卖,要是不够还要从别的糖厂收了糖霜来往辽国卖。”

之前杨怀仁打算卖糖给契丹人的时候,莲儿就担心他这么做会不会被人说是通番卖国,所以她提醒道,“如果咱家产的糖全往辽国卖,会不会出问题啊?

要不咱们定个比例,往辽国卖一部分,然后在大宋卖一部分?这样别人指摘官人的时候,咱们也只说是正常的买卖,哪里赚钱往哪里卖嘛。”

杨怀仁摆摆手,“不用。这个为夫将来自然会跟陛下说清楚的,陛下也一定会懂,所以不会在意别人说我什么闲话的。”

莲儿见杨怀仁主意已定,虽然不明白官人为什么非要这么做,但她还是相信官人的决定。

杨怀仁其实也不用瞒着王夏莲,自己的老婆,没什么可隐瞒的。

“莲儿啊,官人告诉你为什么官人偏偏要把糖卖给契丹人。

契丹人从咱们大宋买的货物,主要就是酒、糖、茶、铁、粮食、布匹和丝绸。咱们朝廷有规定,铁器和粮食,是禁止北卖的。

朝廷这个国策呢,也是为了限制辽国的发展,可惜一开始的时候这么做有用,后来辽国慢慢发展,在盐、铁和粮食上限制他们,已经完全没有了效果。

最近二三十年里,辽国已经完全不缺粮食,燕云十六州本就是粮食产地,后来契丹人又开发了辽东的辽河流域大片的平原,虽然不如咱们大宋产粮多,但人家早就不缺粮食了。

盐嘛,就是海水晾晒出来的,辽国也有海岸,也有盐场,加上他们内陆还有盐矿,人家也根本不缺盐。

铁器方面,契丹人在辽东发现了铁矿,产量非常大,他们又从西域和倭国那里请来了炼铁的工匠和铁器工匠,他们的铁器水平也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虽然不如咱们大宋,可差距也已经不大了。

看看这些年宋辽两国的贸易,主要以奢侈品为主,咱们大宋的糖酒,以及丝绸布帛,才是他们进口最多的东西。

我去过辽国,也见识过辽国是个什么样子,契丹人虽然彪悍,但他们的老百姓过的日子,还不如咱们大宋的百姓,所以辽国的平民是买不起糖的。

那些买糖酒和丝绸的,都是契丹人中的贵族和富人,他们和咱们大宋的王公贵族和有钱富贾们是一样的,都非常追求生活上的享受。

在京城的时候,虽然咱们住在庄子里,但那些勋贵们去咱家送礼或者谈买卖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样子你也见过,你印象里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杨怀仁说着在自己肚子前边比划了一下,好像是说


状态提示:第1428章:甘蔗(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