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的担心是有依据的,就在西安捉蒋的第三天,孙蔚如曾经暗中建议杨虎城单方面抢出老蒋,向南京方面邀功请赏。
这事后来也被老蒋知道了,等老蒋一回到南京,就主动向孙蔚如示好,晋升孙蔚如为陕西省政府主席兼38军总指挥。
这个38军,不过就是17师换了个牌子而已,实力并没增加减,但却提升了孙蔚如的官位,如今,杨虎城想让这个17师向中央军开战,简直是不可想象!
况且,总共才三个旅的17师,最近也发生了重大事变,原来,17师第49旅王劲哉旅长最近表现十分异常。
自12月25日之后,王劲哉就把队伍拉过秦岭子午峪,目前正与中央军的刘峙联系不绝,却断绝了与杨虎城联系,眼看着49旅马上就要投奔中央军而有去无回了。
杨虎城几天来的内心煎熬,有谁能知道啊?
打,以上诸多因素均与杨虎城不利。
不打,杨虎城又觉得少壮派们说的话句句在理。
并且,眼看着张学良短时间内回来无望,而张学良临走时却把东北军托付给了自己,对于这支东北军,想调动元老派,那是基本上没有希望的,但东北军里面,有一个咄咄逼人的少壮派,想到了这批人向自己哭诉的场面,杨虎城哪有不动心之理?
杨虎城考虑着,不妨顺着东北军少壮派们的意思,让东北军与中央打一仗再说,打的结果无论胜败,被消耗掉的只能是东北军中那班难以支配的元老派势力。
此时的杨虎城虽然在军事上捉襟见肘,没有多少兵马,但他仍然坚持着要打,老朋友南汉宸的劝说,他一点也听不进去。
就在杨虎城同南汉宸谈话的时候,不论是杨虎城还是南汉宸,他们谁都没料到,东北军的檀自新骑兵第10师,已经反水投靠了中央军。
对于丈夫与南汉宸之间的不愉快,杨虎城的夫人谢葆贞心中甚是过意不去。
谢葆贞在送南汉宸到新城大楼大门口时,悄声告诫南汉宸:“南先生,请速离西安,虎城将对你不利。”
其实,南汉宸也从杨虎城的话中听出危险味道来了,但他不能在没有党组织的指示下,自作主张,离开岗位。
“谢谢相送,谢谢你能实情相告,不过,我想好了,既然自己的行为光明磊落,我就该坦然面对,我决不把个人生死看得太重要。”南汉宸说。
于是两人互道珍重,彼此告别。
情况紧急,南汉宸不顾个人危险,连夜赶到**代表团住处,把杨虎城的异常表现向周副主席作了汇报。
此时,已经是28日凌晨2点多钟,也就是孙铭九一班子人马离开**代表团一个小时后。
1月28日早上,周副主席乘汽车,来到设在渭北云阳镇的红军司令部开会,经过集体研究后,由周副主席亲自给与杨虎城、应德田等人答复。
“只要东北军意见一致,团结一致,坚持要求,我们红军一定同你们一致坚持,到任何情形下,绝不后退一步,我们绝不会对不起张副司令,我们绝不会对不起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这两位朋友。”
初听起来,**的和平态度仿佛发生了变化,似乎倾向于主战方的立场。
但仔细推敲一下这个答复,**代表团的态度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东北军意见一致,团结一致”。
答复很明白,话外意思就是,光你们几个少壮派单方面的态度还不算,没有王以哲、何柱国的同意,也就没有“东北军意见一致,团结一致”的说法,当然,这话对王以哲、何柱国来说也是一样的,要看少壮派们的意见。
对于周副主席的表态,杨虎城、应德田和苗剑秋都听出了弦外之音,而孙铭九等人把这个答复,解读为**和红军也改变了态度,反对从渭南前线撤军,而且也不反对向中央军开战。
**的这个表态,让主战派们认为开战的障碍已经消除,十分兴奋,他们便兴高采烈地分头到东北、西北两军中进一步串联鼓动,准备同中央军开战。
少壮派们这种翻云复雨、忽阴忽阳的异常表现,使周副主席感到十分疑惑不解,在见到苗剑秋时,他好奇地问:“为何昨天两次请愿时,你们会突然哭得那么伤心?”
“周先生,如果你们的党员死了,你们哭吗?如果不哭,这是不是不人道啊,是不是近乎残酷啊?”苗剑秋反问道。
“噢,原来是这样!可是,西安事变以来,死伤的几乎全是蒋介石身边的人,你们东北军方面好像不曾死过什么人啊?”
周副主席对苗剑秋等人的哭很是质疑。
“我们今天的每一步前进都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没有理由用廉价的眼泪来表示对死者的尊崇,我们只有加倍的努力把革命进行到底才是对他们最好最大的安慰。
特别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即将实现对内和平,对外共同抗日的大好局面前,对一些较小的不愉快,是不应该过分用眼泪去炒作,不能故意用痛哭来渲染悲情。”
周副主席耐心地劝导着苗剑秋,如果他知道,就在前天夜里,苗剑秋等人曾秘密集会,开出一长串暗杀黑名单,并图谋策动暴乱的话,他一定为眼前这个人的演技所佩服。
要知道,西安事变的目的,就是迫使老蒋同意停止内战,团结全国一致抗日,如今这个目的已经就要达到了,这几个人却要跳出来捣乱。
在国内和平共同抗日局面即将形成的时刻,应德田、孙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