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青春校园>美梦设计师>第525章:符号和意义
重现于中文的第一篇文字。

真正中国学者讨论符号学的第一批文章,出现于1980年代早期,如胡壮麟《语用学》、岑麒祥《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他的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徐志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徐思益《论索绪尔的语言哲学》等。

此时的“符号学觉醒”集中于索绪尔语言学,关心者大致上也来自语言学界。

真正把符号学当做一门单独的学科来讨论的,是我国著名东方学家金克木1983年在《读书》第五期上发表的文章“谈符号学”。

这篇文章是印象式的漫谈,论点有点散乱,但却是中国学者第一次拿出自己的观点来,不再是仅仅介绍国外理论。80年代中后期,随着“文化热”的迅速升温,国内学界对符号学的兴趣陡增,各界学者开始应用于不同学科之中,为符号学在中国发展做了一个良好开端。


状态提示:第525章:符号和意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