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半个时辰,张载从大牢中返回,他已经从管家手中,得到了他想要的名单以及联络方式。
在看过名单后,张载心中直发凉,他麾下不良人中有数名大谁何的探子,而且隐藏很深,甚至有人还是不良人中重要的头目。
不过既然确定了,那就要立刻清除隐患,将他们彻底清除出不良人的队伍,当然,若是他们能够臣服,张载还是很乐意手下他们的,毕竟他们的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这一切,都是能保证他们有足够衷心的前提下。
不过这一切还是交给刘德去处理,他本来就是大谁何的首领,相信以他的身份,定然能够有所收获。
接下来的几天,张载频繁收到各地的战报,其中,最让张载欢喜的,还是李靖送来的大捷战报,西南方异族入侵,已被他尽数歼灭,而且,他更是乘胜追击,攻入了羌族腹地,一把将羌族的老巢给端了,如今羌族已经彻底臣服。
得到消息后,张载直接调拨了数千坛美酒,以及大量的肉食,犒劳三军,同时下旨,将南方边境的军防,全部交给了李靖掌管。
这也是张载早就计划好的布防,目前,唐国四方,北方乃是鲜卑草原,有冉闵守卫,东方则是太行天险,只剩下西方与南方,西方是一些羌族的聚集之地,一直由李靖防御,而且这些年,也不愧他响亮的名声,羌族被他压的死死的,不敢有丝毫动作。
本来以李靖的才能,只用来防御羌族,实在是大材小用,但是李靖的资历和战功都达不到擢升的条件。
如今羌族臣服,西边边防也趋于稳定,李靖厥功至伟,同时,也算是一战成名,将西南方交给他,相信反对的声音会很小。
如此一来,整个唐国的边防表已经安排妥当。
至于其他方面,张载直接设下了尚书省,作为他的秘书,接下来一段时间,有分别设下了中书和门下省,方便他处理政务,同时也是为了改制做出准备。
河套地区,张载将大量从黑山出来的百姓迁移过去,从事生产,争取早日恢复到被匈奴屠杀前的状态。
政务安排完毕,张载也松了口气,接下来就是休养生息,这几年来,唐国的将士不断征战,是该休息了。
接下来的工作,张载打算放到农业上去,毕竟战争,说到底,除了兵强马壮,很大程度上,靠的还是后勤保障。
而随着张载与袁绍大战结束,神州大地彻底恢复了平静,每个国家都在抓紧时间稳定政权,为了宏图霸业积极地做着准备。
张载安排完工作,也开始反思自己在这段时间里的行为,发现,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有些自大了,就拿河套地区的匈奴来说,明显是他决策的失误,将百姓送到了匈奴的屠刀之下。
为此,张载特意前去成宜城下祭奠死去的百姓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创伤,也渐渐被抚平,百姓们忘却了伤痛,平静地过着生活。
这一年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收缩兵力,征兵,练兵。
而经过了一年的时间,张载国库也渐渐充盈,恢复到了幽州之战前的粮食储备,而且他还扩充了军队,补充了上次大战后兵力上的损失。
而经过这一年的时间,锦衣卫也正式发挥出了他的作用,上至封疆大吏,下至贩夫走卒,都在他们的监管之下。
一年来,他们明面上,已经拿下了一个太守,数个县丞,现在整个唐国的吏治为之一清,至于暗中拿下了多少贪官污吏,就不得而知了。
是日,张载微服出巡,身边仅剩下典韦一人护卫,躲开了众位大臣的视线,悄悄来到了并州书院。
这座书院建立已经算是有些年头了,有蔡邕和胡昭坐镇,现在书院中已经有不少学子慕名而来。
“不错,已经有了几分名校的味道。”张载走在书院中的小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学子,不时还能听到争辩的声音。
对于书院的氛围,张载还是很满意的,不说学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单单是书院中那一股墨水的香味,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一路上,张载也不停地观察着这些学子的属性,但也发现了几个好苗子,不过他们学业尚未完结,张载只是默默记下了他们的名字。
继续在书院闲逛了半晌,期间,张载还参与了学子们之间的辩论,学子们见张载带着侍卫,出身不凡,也没有阻止他加入辩论。
直到天色渐晚,张载方才前往书院后院,前去寻找蔡邕与胡昭两人。
这次张载并没有再隐藏行迹,来到后院门前,见到后院的书童,张载直接开口说道:“烦劳通禀,张载求见。”
那书童不过十岁左右,张载并没有见过,显然是刚成为书童不久,也不认识张载,听到张载的话,礼貌地行了一礼,躬身说道:“还请先生稍等,吾立刻前去禀报。”
少倾,胡昭带着书童急匆匆地赶到了门前,此时守门的书童面无血色,不敢直视张载的身影,亦步亦趋地跟在胡昭身后。
胡昭远处见到正在等候的张载,脚步又加快了几分,再离张载一丈处,弯腰恭敬地拜道:“拜见大王。”
张载受完一礼,连忙将胡昭扶起来,看着有些清瘦的胡昭,张载叹口气说道:“这几年,倒是辛苦孔明了。”
胡昭连称不敢,然后说道:“还请大王能否宽恕书童的无礼。”
此时,书童早已经被吓得面无血色。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