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对李牧在辽东玩的把戏十分清楚。
但他并不想阻止。
甚至还会积极配合。
因为,作为一个死过一回的人。
他此时深刻理解一个道理。
那就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曾经赫赫有名的房谋杜断之一。
在养病的那两年,眼睁睁的看着门庭若市变成了门庭冷落。
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
所以,他现在深刻体会到,权和钱的重要性。
权和钱,两样必须要有一样。
权,得看李世民。
钱,得看李牧。
所以,他现在的路线就是,在合法的范围内玩着皇帝可以容忍的套路。
然后配合李牧一起捞钱。
虽然他不懂李牧所谓的工业帝国究竟是个什么勾八玩意儿。
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目前布局和发展路线,对大唐有益,同时又对他有益。
那就够了。
作为一个将来会名传千古的一代名臣。
他虽然没有李牧这只穿越狗的超前见识。
但,战略眼光肯定是不会差的。
在大唐蒸蒸日上的同时,又能让杜家参与到利益分享之中。
这何尝不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按照李牧的规划。
河北道,定襄都督府,辽东,以及登莱、东海等地。
这是一个闭环。
只要有人把这些拼图给串联起来。
那么,他就可以画出一个圈。
这个圈就叫环渤海经济圈。
老杜是不懂什么经济圈还是呼啦圈。
但他知道,在长安万里之外的贫瘠地区。
因为有了一个钢铁厂,因为有了登莱、沧州、渤海等诸地码头。
因为有了一个叫顺丰集团的国企分公司。
使得这一片地区,不仅仅有便宜廉价的劳力,更有惊人的产出和高额的回报。
甚至连数十年没人折腾的贫瘠土地,也开始变的值钱了起来。
所以,即便老杜没有学过经济学,但他依旧能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劳动、资本、土地,这三样东西的重要性。
必须紧紧的拽在手里。
李世民对房谋杜断的倚重,那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所以,即便这个步子迈的有点大,很有可能会扯到蛋。
但李世民还是点了点头,“那便依克明之意,此事由你牵头安排。”
“陛下圣明!”
然后,老杜赶紧把第一手消息告诉了李牧。
让他赶紧布局辽东。
边陲治理,一般情况下,想要把羁縻州转化成为直属州。
周期最少也要在五十年左右。
比如黔中一带,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统治了。
但事实上,当时那地什么洞主什么寨主什么大王,数都数不过来。
所以,所谓的统治,也就是个名头。
基本上都是笼络威慑为主。
直接统治什么的,想想就好。
一则压力大,二则不划算。
压力主要是交通和后勤压力。
不划算是因为那地方的粮食产出实在是令人遗憾。
所以,一开始都是这种策略。
慢慢经营打磨个几十年,如果中间没有玩脱的话。
那么,几十年后差不多就可以直接统治了。
当然,中间肯定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场面。
比如某些洞主寨主山大王什么的,就会被慢慢压缩,慢慢打压。
直到最后消失。
这就是中原王朝一贯的发展路线。
中间难免会碾死不少孱弱的小型民族。
但这是发展的必然性。
决定这种缓慢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生产力。
在生产力没有提升到可以直接碾压所有障碍时。
缓冲一下,那是很正常策略。
而这种缓冲策略每朝每代都会有它们各自的具体代名词。
有的叫都护府。
有的叫长史府。
也有的叫都督府。
反正核心都是一样的。
可是如果,当财力物力人力都足够的情况下。
那么,以上的策略,可以直接忽视。
一句话总结。
不服?那就干到你服!
于是。
辽东。
李牧收到第一手消息后,立马就让顺丰集团开始着手布局辽东。
比如各种矿啊。
铁矿啊。
煤矿啊。
金刚石啊。
玉石啊。
锰、铝、镁等等。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铁矿和煤矿。
所以,鞍山和本溪钢铁厂提前一千多年出现什么的,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另外,木料场,草场,蚕场这些,也是重要规划。
还有玉米,水稻,棉花什么的,更是不可或缺。
沿海出产的海带、贻贝、裙带菜和海胆什么的,也是不错的项目。
总之,能利用起来的资源,李牧一点都不浪费。
至于辽东的土著势力。
他们表示一脸迷茫。
不是,天可汗陛下这是要干什么?
特么一点前戯都没有。
这就直接上啦?
要不要这么粗鲁?
按照传统,不应该一步一步慢慢来吗?
人家都还没出水好不好。。。